
发布者:运营中心 来源: 集慧
据悉,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中,关键环节是对知识产权进行客观、公正、专业的评估,以确定其资产价值。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知识产权评估还存在许多困难和痛点。
「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通常涉及技术、法律、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对评估者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华中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文豪指出,知识产权的对应成本弱,且独特,一般很难独立创造价值,其价值更多地依赖于未来收益预测,且对其所有权主体依赖性较强,因而收益与风险预测更为困难。
在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业务中,执业人员在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业务时,应注意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政策、经营条件、知识产权资产效能的发挥,包括生产能力、市场条件、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对知识产权资产价值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知识产权资产一般与其他资产共同发挥作用,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业务的实施应根据评估对象和评估目的进行分析,判别知识产权资产的作用,正确评价单项知识产权资产或知识产权资产组合,合理确定其价值。
”“可见,如何认定知识产权资产的有效性,如何判断其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去量化和量化的合理性,这是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只要解决了以上问题,才能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北京中同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范海兵说,这就要求评估人员要理解知识产权资产的特征和在整个生产链中的作用,建立合适的评估模型,使用各种可能的数学方法,如统计和回归。专利资产评估是一种多学科综合应用,才能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的评价行为。
另一大难题,他表示,许多拟融资的知识产权资产还没有"落地",即只申请了各种专利,还没有针对该专利组织生产和销售等环节,评估人员很难取得相关技术,因此难以"落地"。与此同时,各种未经过市场检验的知识产权资产在质押融资过程中会受到质疑,并存在多种金融风险。
促进专业组织的发展。
因此,评估模型的适用性对于知识产权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怎样进行创新,建立一个与知识产权资产相适应的评估模式,是知识产权价值转化的突破口。范海兵表示,目前,对知识产权的评估一般采用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三种基本方法及其派生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收益法和成本法及其派生方法。市场方法由于受交易事例的数目和相似性的限制,应用较少。
文豪介绍,近年来,部分商业银行开始自主评估知识产权价值,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比如,广东省分行开发了“技术流”信用评级产品,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自主评估等。一般商业银行自评的模式,结合自身所掌握的顾客信息,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与出质企业整体信用相结合。
事实上,中国银监会于2019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鼓励商业银行培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门人才,建设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机构库,加强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的合作准入和对其进行持续管理。
当前,商业银行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知识产权质权评估仍是主流。尽管真正有能力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的企业并不多,但也有以知识产权评估为重点,形成专业化发展模式,在知识产权评估领域取得核心竞争力。文豪表示,知识产权质押评估业务对专业能力的要求较高,评估时间紧,评估费用受融资成本制约,这些因素使评估机构缺乏吸引力,难以开展质押评估业务。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的供给相对于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的需要,严重不足。
”“通知”对促进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与商业银行准入合作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一些商业银行建立了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机构库,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知识产权评估人员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范海兵认为,评估机构库的建立、专业评估机构的出现等,极大地推动了商业银行和评估行业的发展,促进了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知识产权运用的支持力度,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金融界面。
急需培养专业人才。
范海兵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这项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业人才和知识产权评估人员的数量较少,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机构还没有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工作,导致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技能的提升缺乏根基和覆盖面。其次,知识产权资产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对相关业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续的培训与管理工作也不够完善。第三,知识产权评估收费已走入困境:一方面,要降低融资成本,降低评估费用;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评估人员不断提出新要求,要增加评估人员工作量,提供专业、合理的报告。这导致了评估机构和知识产权评估人员缺乏动力。
人要做好事,就得先做好事。在当前,培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业人才、建立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机构库仍是当务之急。人才观的培养,需要个体和个体的评价机构的意志。科技型创新企业需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业人才,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要先行发展,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进一步发挥评估业的专业力量,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促进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文豪认为,职业能力也需要提升。知识产权评估专业数据、资源、能力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开发智能知识产权评估技术。与此同时,加强评估业协会、知识产权局、银监会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为相关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此外,范海兵还认为,要继续推进相关规范和制度建设,建立适合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体系和模式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估平台,为不同类型、类型的知识产权评估找出合适的方法和途径,更快、更好地推动知识产权投融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