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者:运营中心 来源: 集慧
为适应机械设备精细化管理的趋势,在设备检查和评价时,需要更加有效且准确地提供设备状况评估依据和结果,这对于机械设备的评估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机械设备管理指标,如设备完好率、设备利用率,难以衡量设备管理情况和使用价值。通过建立对设备的综合评价体系,从工作指标、保障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等方面对设备进行综合评价,能较为准确地评估设备价值。
机械设备管理是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进度。机械设备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证设备性能与安全,确保安全施工,使设备安全高效运转。完善的评估体系有利于优化设备配置结构,筛选高应用价值设备以适应项目施工需要;同时,能够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及其管理模式进行量化,及时跟踪和评价对机械设备的维保和管理。机械设备的准确评估显得尤为重要,要想科学、客观、真实地衡量设备状况,首先,认识到项目设备管理的特性和当前存在的问题。项目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对于机械设备普遍存在超负荷运转的现象,并且对于设备的维保工作不到位,导致设备技术状况在初期使用中下降过快。而目前设备的价值普遍按照平均年限折旧法进行评估,单纯依靠设备使用时间来判断设备状况,不能真实地反应设备当前的使用价值,并且偏差往往会较大。
施工单位对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估时,依靠在项目上的折旧额判断设备的使用成本,并没有准确掌握设备使用成本。部分项目会最大限度地损坏设备,尤其对于新购置的设备。
造成以上现象,是施工企业和项目在追求效益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善相应的管理方式,忽略了设备的使用和维保管理。并且项目部不是机械设备的直接拥有者,大多数项目工期较短,为抢进度,往往以设备的超额损耗来换取项目效益。对于设备的保值和减值不准确,没有完善的激励和制约措施,这也间接导致了设备的使用过度现象。对设备实现综合评价,统一设备状况的判断标准,在设备使用结束后,能间接测算设备的使用损耗,较为准确地评估某一项目使用设备实际的损耗程度,判断设备的保值和减值情况,对设备固定资产进行相应调
评价设备使用价值就是在理清设备的实物形态向价值形态转变的过程,设备的使用价值还是直接反应在设备的实物形态上。同时,对于设备综合评价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目标的决策过程。结合项目机械设备使用和管理的实际情况,选择机械设备评价的设备形态量化指标,一般情况下需要考虑:状态参数、性能指标、维修记录、保养状况、使用期限等。按照设备不同层次的关系,形成三大指标,即工作指标、保障指标、社会发展指标。
(1)工作指标。工作指标是对设备基础参数的评价,主要包括经济性、作业性、适应性。经济性:采购费、使用费、维保费、培训费、技术改进费等成本的核算。作业性:主要考察设备的性能,直接通过检测设备各项关键性能,专业评价设备状态,是量化设备状态的关键和重要一部分。性能指标需要由专业工具和仪器进行检测,包括设备各主要组成部分的性能、液压油杂质含量、安全装置性能等。适应性:设备对施工要求的匹配程度和对施工环境的适应能力。
(2)保障指标。维保性:通过分析设备维修过程,结合设备维修计划的完成情况对设备进行评价。关注设备保养情况,主要考察设备故障及维修保养记录,相对运动部件的磨损情况,日常保养、定期保养是否按计划执行及执行效果等。可靠性:结合设备使用台时、大中修后使用台时、近一个月的运转记录等综合评价设备当前状态运转的可靠性。
(3)社会发展指标。随着我国制造水平、科技水平和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老旧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当前节能环保要求,并且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设备功能更加齐全,使用更加方便,工作效率普遍得到提高,老旧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
通过调研设备的使用情况了解到,使用期限不能直接反应设备性能状况,只能作为辅助评估设备状况的指标。而使用期限可以表明设备的新旧状态,直接反映的是设备的先进性,随着使用期限增长,设备的先进性则在逐渐降低,排放、能耗标准也不能跟上当前社会发展要求。同时,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支持中国装
表1综合评价指标
工作指标保障指标社会发展指标
经济性维保性节能环保
作业性可靠性先进性
适应性(国产化率)
中国设备工程
chinaplantengineering备制造业升级,建议将设备的国产化率作为设备的社会发展指标之一。
本文所阐述的设备综合评价指标如上表所示。对工程机械设备的性能评估是一个多目标的综合评价过程,在对设备评价时,应根据项目和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评估方案,对设备评价指标中的项目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评分的分配。
机械设备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对综合评价指标的评价只能形成对机械设备某一阶段评价,不能反映设备整体的状况。若机械设备为租赁外部单位设备,按照评价方法对进场的设备进行评估,以此为依据来判别进场设备的状况,在综合评价指标评分设置最低值限制,不满足条件则不建议使用。而当前施工单位自行购置的设备越来越倾向于大型高价值机械设备,此类设备在管理受到更加重视。而对自有设备的综合评价需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跟踪和评价。
为更加准确动态地判断设备使用和管理状况,需要通过进场评价、反馈、定期评价、再反馈的方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假设新购置设备在进场验收时的综合评价指标评分为Lo,设备的原值为Po,设备的残值率为k,设备第n阶段定期的综合评价指标评分为L”,为方便量化和计算,此时,将设备的价值按照原值进行评估。
经过评价及价值计算,可以根据进场价值与退场价值相比较,对项目的使用情况进行判断,定量计算设备在项目上的使用价值消耗,形成对项目设备管理质量的依据。使用价值消耗低于设备在此期间的折旧值则应给予项目一定的奖励,若使用价值消耗价值高于此期间的折旧值,造成“贬值”,则给予项目一定的处罚。
通过建立工程施工机械设备评价体系,对设备的使用进行定量评估,能够较准确地掌握项目的使用情况,有利于提升项目对设备使用和维保的重视和关注。为系统化评估设备,主管部门需定期按照标准对设备进行评价,通过与前期评价的对比,得到当前设备消耗的评估值,可以较直观判断设备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