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现对高校无形资产评估管理的强化
发布者:运营中心 来源: 集慧
高校校办企业当中的国有资产便是校办企业的全部资产,在这当中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资本金、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以及无形资产。在实际高校国有资产流向校办企业期间,因为相关因素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比如无偿占有以及虚增利润等,通过对校办企业中国有资产的科学评估、建立并且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以及资产经营责任制,加强目标管理以及考核,有效地减少筹资所需投入的成本,实现对负债结构的优化,这样才能够为高校校办企业中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有效的保障。本文主要对高校校办企业中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应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伴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在教育发展给予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并且在教育事业的投入方面也在不断地加大力度。校办企业为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如今已经成为高校发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实际发展的情况会对高校的教育和科研方面造成直接性的影响。当下校办企业中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相应的问题,所以怎样实现对高校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强化,以此来促进国有资产的应用效益是当下国有资产管理密切关注的一个话题。
一、高校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一)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界定不清
校办企业主要是由学校出资创办并且管理。从行政的角度来说,其应该隶属于学校。但是另一方面,其还有着相应的法人资格,其在经济方面有着相应的权力以及责任,所以与其他相应的企业相比,其还存在着较为独特的产权特征。
国有资产为国家的所有资产,在这当中也包含了国家在企业当中所投入的资金以及投资所获取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包括国家为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一些形式的资产。产权主要包括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相关的一些权力,比如经营权、使用权等。通常情况下,校办企业开办的前期,主要是由学校抽调以及筹集足够的人员、足够的资金和所需的设备,然后组建起来的,其中的所有资产都是来源于学校,所以说校办企业当中的国有资产也就是其全部的资产。校办企业在运行以及经营一段时间之后,为了能够更进一步地扩大生产规模,以此来实现经营范围的扩大,便需要贷款,在此期间企业当中的国有资产便为学校所投入的全部资产,所以它应该享有校办企业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以及校办企业在归还贷款本息之后所形成的资产。在校办企业解体之后所有的盈余资产便是国有资产。
要想实现校办企业产权的有效界定,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搞好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如果校办企业产权关系不够明确,那么就很容易导致企业法人缺乏足够的意识,进而使得企业的市场地位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确立,学校的责任更多,如果情况严重,企业的贷款责任还需要学校来承担,最后导致事企不分。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那么企业自身具有的自主权便不能够有效地发挥出来,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限制。另外,企业也会缺乏相应的紧迫感以及危机感,便很难调动企业内部员工工作开展的积极性。管理混乱,责任不清晰,没有足够的投资、风险以及发展的市场意识。
(二)无形资产评估不足
因为无形资产的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方面一定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效存在较为普遍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在无形资产评估方面并没有很强的意识,在无形资产方面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所以很容易导致无形资产的流失。无形资产也为国有资产,清查合资将无形资产排除在外为高校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导致高校国有资产的清查工作所获取的数据不够真实和准确,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出资产的真实情况。所以无形资产评估不足方面的问题会对高校国有资产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以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