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集慧资讯 > 公司新闻 >

国有企业资产评估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发布者:运营中心 来源: 集慧

  一、国有企业资产评估的目的

  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有资产评估的目的是:为规范企业国有资产评估行为,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国有产权有序流转,防止国有资产流失[1]。所以,笔者认为,根据国有企业各种评估经济行为文件,不论是国有企业的改制,企业合并、分立、破产、解散,股权比例变动,还是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资产转让、置换,整体资产或部分资产对外租赁,偿还债务,资产诉讼等等,通过对国有资产的评估,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通过各种经济活动,保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来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从而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企业资产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估结果未能真实体现企业价值

  通俗地说,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价值就是能卖出多少钱。但决定企业价值的因素很多,包括新技术开发、生产能力、行业特征、供应商与客户关系、企业盈利模式、管理组织能力、资本市场成熟度、企业文化、并购重组等等,每一因素的变化都会对企业价值造成影响,所以企业的价值具有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在此,笔者以收益法中现金流量折现法为例,做简要的描述。企业的总体价值为:V=EFCF/(1+rwAcc)、+TV/(1+rwAcc)t,其中:V为企业价值,FCFt为预测期内第t期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TV为预测期末的终值,rwAcc为加权资本成本或贴现率,n为确定的预测期⑴。评估机构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历史绩效分析。历史绩效分析主要通过对企业的历史会计报表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重点获取影响企业关键价值驱动因素,为后期现金流量的预测做准备。第二,确定预测期间。根据企业的行业背景、企业战略、企业规划、管理政策、并购的环境等因素,确定预测期间,一般为5-10年。第三,预测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金增加额),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例外情况的剔除,保持营业现金流量的准确性。第四,加权资本成本的确定。rWACC=E//E+D)*r.+D/(E+D)*rd,其中D为企业负债的市场价值,E为企业权益的市场价值,r.为股权资本成本,M为税后债务资本成本。最后、预测企业价值。在企业价值测算过程中,会存在如下问题:其一,容易受企业战略的影响,导致预测数据和实际数据偏离太大。其二,容易受市场预测的影响。市场销售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现金流量预测的准确性。其三,资本成本的预测。由资本成本的公式可以看出,它受企业负债、企业权益、股权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等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其准确性也容易受到影响。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对企业价值的估测就会出现偏离,要减小预测差异,必须企业各主要职能部门与评估机构多方面联动,共同论证,才可能将偏离值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真正做到对股东负责。

  (二)国有资产评估流程长,资产处置灵活性差,有时甚至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第一,国有企业启动资产评估时,需要对资产评估经济行为找到合法、合理依据,比如:政府有效批准文件、企业董事会决议、总经理办公会决议、呈批件、相关协议等等。第二,根据合法有效的行为文件,选定评估机构,并签订业务约定书。若评估项目非常重要,还需要采用公开招投标选聘评估机构,往往会花费一两个月的时间才会完成业务约定书的签订。第三,评估机构根据业务约定书,制作工作计划,采集被评估资产相关原始资料。第四,评估机构根据被评估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撰写评估报告初稿,交被评估企业核对。第五,被评估企业收到评估报告初稿后,对原始数据进行核对,并组织其他评估机构对评估报告初稿进行汇审,并将审核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评估机构。第六,评估机构根据反馈的问题,对评估报告初稿进行复核、修正,经被评估企业确认后,出具评估报告终稿。第七,被评估企业对评估报告终稿进行公示,一般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五个工作日。第八,被评估企业整理评估相关原始资料,按照审批程序,完成签字、盖章,将原始资料逐级上报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备案。若为国资委核准的项目,国资委还要组织评审专家、评估机构、审计机构及被评估单位进行现场答辩、核准并备案。由此可见,国有企业的资产评估流程非常长,而且也很耗时。

  (三)评估机构未能结合实际,导致对国有资产评估价格偏高,无法及时处置资产,造成国有资源浪费

  受疫情影响,某企业为提质增效,将地面运输业务进行外包,结果原进行地面运输的15辆车就闲置下来了,为盘活国有企业的闲置资产,拟将该部分车辆出售,通过货比三家,选择了评估机构,结果评估机构的评估价格远远高于当地市场同类车辆的实际出售价格,委托方职能部门也及时提出异议,但评估机构依然坚持其评估结果,最终导致该部分车辆无法出售,使该项提质增效工作沦为空谈,同时该企业还会为该部分车辆支付保险费、车辆日常维护费等费用大概为15.3万元/年,无形中造成了国有资源的浪费。

  三、国有企业资产处置的应对策略

  (一)配合评估机构提供合理有效的企业价值基础数据首先,企业战略管理委员会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以企业的愿景、使命为依据,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评估机构保持足够的沟通,对内、外部环境中重大事项作出必要的调整,比如:2020年年初的疫情、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变化等重大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就需要对预测期的战略目标进行必要修正。其次,企业营销部门应以企业战略目标为依据、结合行业对市场的预测,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市场做出合理的预期,向评估机构提供合理的市场预测数据和依据。最后,在企业价值的测算中,应以会计师事务所审定的历史数据为依据,提出例外事项的影响,作为未来收入、成本费用的预测依据,同时,财务部门应结合公司的实际,对预测期间预算数据有合理的估计,注意各指标间的钩稽关系,控制大项成本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等。

  (二)企业国有资产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处置,既保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又保持国有资产处置的灵活性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置,不能一概而论地都使用资产评估方法,还可以采用联签制度和报备制度。对重要的、净值较大的国有资产,应严格按照资产评估流程进行评估,同时职能部门应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度,对资产评估价值的合理性要有一定的把控能力,避免因评估价格过高而导致资产处置失败;对于价值小、不重要的资产,即使转移给非国有企业和个人,也可以根据职能部门或专家(工程师)提供的可比价格、同类资产类似价格进行呈报,经公司内部联签后快速处置;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国有资产处置,由于保管过程中的管理成本高、安全风险较大,所以企业应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建立专家组,及时对资产状况做出专业判断,并聘请第三方公司完成资产回收工作,并将处置情况及时向母公司财务部门进行报备。所以,对国有资产处置既要保持应有的谨慎性,还应保持其灵活性,最大限度地把控国有资产市场处置时机,促进国有资产的真正保值和增值。

  (三)国有资产评估过程应满足成本效益原则作为国有企业,在满足必要的内部控制前提下,经济活动均应满足成本效益原则,所以,对处置资产进行评估时,公司各职能部门一定要综合考虑,不做得不偿失的事情,不得做与企业保值、增值的目标背道而驰的事情,以免造成企业价值的流失,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

  (四)企业职能部门应充分参加到评估工作中来,防止资产评估价格过高或过低,避免资源浪费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评估时,若评估价值偏高,导致国有资产无法处置,既浪费了评估咨询费用,又增加了企业对资产的管理成本,耽误了资产的最佳处置时间,所以,作为资产处置的职能部门,要及时提供相关资产市场价值信息,防止资产评估价格过高而无法处置资产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要注意评估机构评估价格过低,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鉴于此,公司应建立专家库,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合理估测,从而对国有资产的合法、合理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总之,只要国有资产评估业务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存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要对评估管理不断地进行规范,减少资产评估的不利因素,最终使评估结果能正确体现国有资产的价值,保护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对国有资产流转要多途径、多模式,最终高效地推动国有资产流转,从而提质增效,有利于国有企业更快更好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