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集慧资讯 > 公司新闻 >

会计中的公允价值和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的区别

发布者:运营中心 来源: 集慧

  公允价值属于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同时也是资产评估中一个重要的专业概念。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理论中被广泛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被有效应用,就目前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若不及时处理便会对资本市场的完善造成不良影响。

  一、什么是公允价值

  (一)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定义

  1、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定义。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与其他国家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公平交易”、“熟悉情况”、“双方自愿”是公允价值确认的共同基础,同时也是确认公允价值的标准。

  2、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GAAP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在非清算交易中,自愿交易的双方购买或销售一项资产的现时价值;负债的公允价值是在非清算交易中,自愿交易的双方发生或偿付一项债务的现时价值°FASB认为:公允价值是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自愿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3、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定义隐含的关于市场条件的假定。虽然上述公允价值定义不尽相同,但其隐含着的准则制定机构对公允价值的一些假定却大同小异,比如:

  假定一:市场参与者即买卖双方都是自愿进行交易的;都对交换的资产和特定交易的性质等市场状况有相当程度的熟悉;双方均有能力也有意图长期持有所欲出售的资产或所欲转移的负债,以便耐心等待在主市场即最有利的市场上脱手。对出售资产方来说,期望收到的价格最大化;对转移负债方来说,则期望支付的价格最小化。因此,双方都不会被迫销售资产或转移负债。

  假定二:定义中所说的交易都是公平交易或有序交易。公平交易是指不存在特别或特殊关系的当事人之间进行的交易,即交易假定是在非关联方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之前,该类资产不但已在市场上展开一段时间的交易,且已展开的交易活动是正常的、遵循惯例的。

  公允价值并不是所计量资产或负债已经发生的实际交易价格,而是根据同类或类似资产或负债在计量日的市场价格信息进行重新计量的价值。由于在一个公平交易的市场上集中了来自各方面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人们通过各自掌握的信息竞价,从而消除了个别供给者或需求者的偏见,可以使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更接近当前的真实情况,更能动态、及时地反映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

  (二)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的定义

  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既包括了资产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的合理价值,也包括了资产在非正常市场条件下的合理价值;既包括资产在持续使用条件下的合理价值,也包括了资产在非持续使用条件下的合理价值。是对评估对象在各种条件下与评估条件相匹配的合理评估价值的抽象,即对评估对象相对于当事人各方的地位、资产状况及资产面临的市场条件的合理评估价值的抽象。它是评估人员根据被评估资产所面临的市场条件及其自身的条件,对被评估资产客观价值的合理估计值。

  上述定义并没有对资产的公允价值究竟面临什么样的市场条件进行说明,但在资产评估最基本的四个假设中,有三个是对资产拟进入的市场条件的一种假定说明或限定我们可以把这三个假设看成是资产评估对资产公允价值所面临的市场条件的假定。

  1、公开市场假设。公开市场假设是指待评估资产能够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交易,从而实现其市场价

  值。公开市场是指具备充分发达与完善的市场条件、有自愿的买者和卖者的竞争性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彼此都有获取足够市场信息的机会和时间,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都是在自愿的、理智的,而非强制或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资产的交换价值受市场机制的制约并由市场行情决定,而不是由个别交易决定。

  2、持续使用假设。持续使用假设是指资产将按现行用途继续使用,或转换用途后继续使用。由于持续使用假设是在一定市场条件下对被评估资产使用状态的一种假定说明,在许多情形下评估结果(即被评估资产的公允价值)并没有充分考虑资产用途的充分替换,即并没有考虑资产的最佳用途,因此在这样的市场假设前提下,资产的评估结果只对特定的买者和卖者是公平合理的。

  3、清算假设。清算假设是指资产所有者在某种压力下被迫以协商或以拍卖方式强制将其资产出售。由于清算假设假定被评估资产处于被迫出售或快速变现条件之下,因此,与在公开市场假设和持续使用假设前提下同样资产的评估值相比,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通常要低得多。

  从上述假设中可以看出,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面临的市场条件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较为完善的公开市场;第二类为尚未具备完善交易条件的非公开市场。

  二、会计中的公允价值和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的共同之处

  (一)对交易主体的规定相同

  从资产评估和会计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看出,二者对交易主体的规定相同,都包括了自愿买方和自愿卖方。自愿买方指具有购买动机,且没有被强迫进行购买的一方当事人。该购买者会根据现行市场的真实状况和现行市场的期望值进行购买。自愿卖方是指不足准备以任何价格急于成交的出售者或被强迫出售的一方当事人,也不会因期望获得被现行市场视为不合理的价格而继续持有资产。

  (二)两者均建立于预期交易而不是现实交易之上

  会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不是已完成的交易,而是预期交易,因此,计量日当天应是真实交易发生以前的某一天,而不是交易日。相应地,定义中提到转移负债时是用“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述而不是指实际已支付的价格,讲出售资产时是用“所能收到的价格”来表述而不是指实际已收到的价格。与此相类似,资产评估也是在资产实施交易之前进行的一项专业服务活动,因此,资产评估中的资产评估基准日是资产交易发生以前的某个特定时点,而不是资产交易日。与此相对应,讲资产评估结果即资产的公允价值是用“被评估资产与评估条件相匹配的客观价值的估计值”来表述,而不是指交易实际已达成的最终成交价。

  (三)两者在特定条件下完全一致

  对于会计中的公允价值与资产评估结果的关系,我国2007年颁布的《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试行)》第二条进行了明确的阐述:“本指南所称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基于企业会计准则或相关会计核算、披露要求,运用评估技术,对财务报告中各类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或特定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在会计实践中,会计计量中的许多会计要素,比如无形资产、土地、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等公允价值的确定,的确常常需要借助外部评估人员的服务,由评估人员提供专业的评估结果。如此一来,外部人员的评估结果就成为公允价值的计量依据,会计将根据评估结果直接对账目进行调整,评估结果通过会计计量成为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会计信息。在这样的特定条件下,资产评估结果即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等于会计中的公允价值,二者完全融为一体,毫无差别。

  (四)两者公允价值的公允性都具有动态性

  会计和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的公允性都具有动态性。公允价值的动态性质是指它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公允价值是个相对的概念,资产的条件和市场条件都会随时间的变动而变化,因而公允价值就具有了动态的特点。

  (五)两者都是时点价值

  市场价值反映了评估基准日的真实市场情况和条件,对评估基准日以前及以后的市场条件和状况都未做出反应。公允价值反映的也是资产或者负债特定日期的价值。

  综上所述,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的内涵与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内涵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资产评估公允价值中的市场价值与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况且资产评估中大量使用的是市场价值的概念。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公允价值,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公允价值使用范围的扩大,评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与评估的联系会更加紧密,评估行业大有可为。新会计准则的实质性应用,为我国评估界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是一个挑战。

  三、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和会计中公允价值的不同之处

  资产评估与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在资产评估领域一直未使用公允价值概念,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允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一直比较模糊。公允价值与市场价值概念之间的模糊的原因,主要源于人们没有把会计行业定义的公允价值和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区别开来。用会计的公允价值概念与资产评估中的市场价值概念进行比较,似乎两者之间区别不大。然而,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一)在市场类型假设方面存在差异

  1、市场条件假设存在的差异。会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被假定是在主市场或最有利的市场上实现;而资产评估中假设资产面临的市场条件包括公开市场和非公开市场,相应地,资产评估结果即资产的公允价值既可能是资产在模拟的公开市场条件(即正常的市场条件)下所能实现的交换价值的合理估计值,也可能是资产在模拟的非公开市场条件(即非正常的市场条件)下所能实现的交换价值的合理估计值。换言之,会计中假设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是在比较理想的市场条件下实现的,而资产评估中资产的公允价值既可能在比较理想的市场条件下实现,也可能在不理想的市场条件下实现。

  2、当事人假设存在的差异。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定义描述的当事人是在一项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或市场参与者,且这样的交易双方是自愿的,双方都不会被迫销售资产或转移负债。而在资产评估中,交易双方却不一定全是自愿的当事人。例如,当资产被强制性清算或拍卖时,交易双方中有一方就是被迫出售或快速变现资产的资产所有者,而不是有能力长期持有所欲出售的资产、以便耐心等待在最有利的市场上脱手的自愿销售者。

  3、交易类型或交易性质假设方面的差异。会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是资产在预期的公平交易或有序交易中实现的价值,即交易双方不但进行的是平等交易,而且在计量日之前此类资产已在市场中进行交易,交易活动也是自愿发生的。而在资产评估中情况要复杂得多。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是否为资产在模拟的公平交易或有序交易中实现的交换价值的合理估计值,取决于被评估资产面临的市场是否为公开市场。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双方自愿进行平等交易。此时,与会计中的公允价值相类似,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可以理解为资产在公平交易或有序交易中实现的。而在非公开市场上,情况却有所不同。首先,资产交易可能发生在关联方之间,因而并不一定是公平交易。比如,ABC公司因拟出售建筑物给其合营企业而聘请中介机构对该建筑物进行评估,此类引发评估活动的资产交易就是典型的关联方交易,而不是公平交易。其次,资产交易不一定是有序交易。例如,当被评估资产是庙宇或风景名胜区的土地等资产时,该类资产在评估基准日之前很可能从来就没有在市场上交易过,因而该类资产交易不是有序交易。然而,不管资产交易是否为公平交易或有序交易,评估人员根据特定资产面临的市场条件得出的资产评估结果的内涵都符合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的定义。

  (二)性质不同

  会计中的公允价值和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性质是不同的。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表明注册资产评估师做出的评估报告客观公正,也经得起市场和各方交易者的考验。会计中的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和一种计量方式,其在本质和性质上都有较大的差异和区别。

  (三)表现形式不同

  会计中的公允价值是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现行

  成本、现行市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计量属性的组合。公允价值在时间上没有特定的导向,可以包括过去和现在,也可以包括未来。确切的说,历史成本可以被称为过去时点的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被称为现在的公允价值,而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则是根据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的公允价值。资产评估中的公允价值表现形式和会计不同,评估中的公允价值包括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市场价值是交易假设条件下与资产最佳用途对应的价值。以资产交易为假设前提,并不要求交易必须实现。最佳用途是指该项资产可能用途,能实现该被评估资产最大的价值。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则是指投资价值、在用价值、清算价值、残余价值。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尽管资产评估活动所处的前提条件,与会计计量的持续经营条件不完全相同,但作为资产评估的结果,同样能够客观公允地揭示评估对象在特定条件下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合理的反映资产所有者的权益,恰当的评价评估对象及评估资产的经营能力收益能力,这些实质性的内容,这也是会计计量孜孜以求的目标,只是由于会计计量是一个连续一贯的过程,而资产评估是一次性或阶段性的计量活动,在计量属性选择方面受一贯性要求的制约相对较小,因时因事合理选择的灵活性较大,故而更有可能实现上述目标,因此资产评估在某些方面能够很好的满足会计的需求。

  由于会计中的公允价值与资产评估中的市场价值在本质、内涵方面的趋同与基本一致(这是两个概念的主流或基本方面),当不存在活跃的市场及其资产的现实交易价格的时候,即无法直接取得资产会计上的公允价值的时候,资产评估中的市场价值就是资产的公允价值的最好替代。因为资产评估可以借助于公开市场假设、最佳使用假设等合理假设,“创造或模拟一个活跃的市场”用以满足评估资产市场价值的市场条件要求和需要,同时满足会计公允价值对市场条件的要求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