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集慧资讯 > 公司新闻 >

专利价值评估的风险因素有哪些呢

发布者:运营中心 来源: 集慧

  【摘 要】 专利作为企业的无形财产,其价值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专利许可中专利价值评估的风险因素,除金融风险外,主要包括诉讼、无效等因素导致的风险、与技术有关的风险和与企业经营状况有关的风险。 采用专家评判的方法修正评估风险,并结合案例示范应用专家评判法评价专利的风险。

  【关键词】 专利价值 专利评估 风险因素 市场法

  专利作为重要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抢占市场获得垄断利益的一种重要途径,而且越来越成为一种可转让和实施的重要资源。 但是由于专利的价值涉及大量的影响因素和不确定因素,使得专利价值评估具有大量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专利价值直接受到可能的风险因素的影响。 许多学者采用在评估出的价值基础上减去相应风险的数值来评价风险因素对专利价值的影响。 本文分析专利评估中需要考虑的风险,并以专家评判法为基础量化其中的风险因素。

  一、专利价值评估的风险因素分析

  专利评估涉及的风险因素非常多。 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自然也要相应地考虑不同的风险因素。 如采用收益法进行评估时,金融风险(通过折现率体现)是采用该方法评估专利时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专利评估的风险因素与专利许可费的支付方式以及专利价值的计算方式存在一定关系。 本文不考虑基于具体评估方法评估时需考虑的因素。 去除相应的金融风险外,考虑到大量参考文献对专利评估风险的分析,根据美国的交易实例,有学者给出了主要的风险因素。 专利的风险因素主要集中在专利权的稳定性与避免侵权的风险、专利技术本身存在的风险和专利权人与被许可人的经营管理风险等。 按其涉及的风险内容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专利诉讼、无效风险和维权风险

  这方面的风险主要源自专利权的不稳定性或专利的可质疑性。 因此与专利无效或者诉讼相关的风险必然影响专利的价值。 如果已经存在诉讼或者无效的情形,并且专利权人获得胜诉或者支持,则这一风险的影响相对降低。

  1. 产品侵权诉讼的风险

  专利授权仅仅针对具有新颖性、创造性等实质性条件的审查,并不审查该专利的实施是否侵犯在先权利。 即任何国家均对改进发明或实用新型授予专利,但如果改进专利的在先专利仍在保护期内,则对合法授权专利的实施也会导致侵犯在先专利。 有些领域专利的密集程度非常高,甚至达到了所谓“专利灌丛”的程度[5]。 在这样的领域如电子领域或者通信领域,由于在后技术非常依赖于在先技术,而在技术更新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分析专利是否存在侵犯在先专利的风险非常重要。 在进行相关可能风险的分析时,可适当采用技术分析和法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通常由技术人员分析出技术的依赖程度,再由专业的专利代理人分析侵权的可能性。 因此在进行评估时, 这一风险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而言尤为重要。

  2. 专利无效的风险

  尽管专利授权是经过实质性审查的,但不能避免一些不满足授权条件的技术方案被授予了专利权。 因此如果授权的专利被无效,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将产生自始无效的法律后果。 对于专利转让和许可而言,如果专利被专利复审委员会判定无效,则转让或许可的标的不复存在。 故被许可人和许可人均对专利无效承担巨大的风险。 专利无效需提交相关的证据和理由并由专门的部门裁定。 因此,企业从降低风险的角度上讲,可以进行专利是否有效的评估。 这一评估对于有效地把握专利价值的无效风险具有参考价值。 由于专利无效在我国仅能由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因此对非经正式的无效认定程序,而是由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专家和技术人员的评价仅具有参考价值。

  3. 维权或者诉讼成本的风险

  尽管专利权具有排他性的效力,但是如果要排除可能的侵害,获得实际的保护还需支付较高的成本。 试想企业若维权的成本过高,则有可能放弃对其权利的保护。 对一个不能实际获得专利法保护的技术,其价值自然会受到减损。因此,维权或者诉讼的成本风险也会相应地影响专利价值。

  (二)技术风险

  专利申请获得授权并不代表专利技术已经具有可市场化的条件或者已经是成熟的技术。 因此专利评估过程中,专利技术本身也会存在相应的风险。 如果专利仅仅是在实验室阶段,对企业而言,进一步的实验是不可避免的。 实验就意味着存在失败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及资金的投入。而实验失败必然带来技术风险。 此外,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本身也是技术进一步研发的过程。技术研发必然增加了企业的投入,带来相应的风险。 对任何企业而言,真正掌握技术实质内容的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因此对被许可使用专利的技术人员培训的成功与否也会带来风险。

  专利技术的评价可以通过分析专利要求保护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撰写情况,替代的产品情况、技术趋势等一系列的因素来判别[5]。 甚至专利权人本身是否继续从事专利技术的后续研发也可成为评价风险的一个参考。

  除此之外, 还需要考虑技术功能贬值的风险。 技术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专利技术虽然在保护期内,但是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功能性贬值所导致的专利技术贬值。 此外,“技术规避”是一种有效的避免专利侵权的方式,因此专利技术被规避的可能性也直接影响专利的价值。

  (三)专利许可双方经营管理所带来的风险

  许可双方的信用情况是直接影响专利价值的因素。 尤其被许可人对专利实施负有勤勉义务,即被许可人不能因付费方式等影响, 而不积极地实施专利, 以逃避对专利权人支付相应的专利许可费。 当被许可人作为专利产品的实际竞争者时,其是否真正愿意参与到谈判中也是专利价值评估需要考虑的一个风险因素。 此外,被许可人自己经过努力发展竞争产品也会对专利价值带来影响。

  许可人需保证技术实施的质量、产品的生产能力、产品的生产成本、实施专利与商业秘密保护等。 这些因素中可能会产生不确定的影响。 如果双方在许可合同中存在相应的条款,除了担保外,如果被许可人可准确地获得以上如设立计划的时间、产品的质量、产品的生产能力、产品的生产成本等内容,则相应的风险降低。 对于潜在的被许可人要承担的不确定因素, 也会增加风险。如专利权人侵权诉讼之后或者专利无效程序之后, 若专利权人获得胜诉或被裁定专利有效,这可导致许可费用的提高。

  除此之外,与双方的经营状况相关,还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的风险。 这些不确定的风险因素需综合考虑许可双方对于专利、市场等一系列决策因素。

  二、风险因素的量化

  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专利时,对风险因素的修正也会完全不同。 以收益法为例,通常是选择不同的折现率来计算风险因素的影响。 实际上不论是哪一种参数的修正方法,均是基于一个可对比或者可对照的许可,本文采用等级评定法进行专利风险评价。 这种方法与目前美国广泛应用的工业标准方法有密切的联系,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修正方法[1,4]。风险的修正通常是基于一系列的决策和选择作出的。 所谓等级评定是采用专家评分的方法给出相应因素的影响。 采用等级评定法需要建立的规则是:评分规则、评分系统、评分比例、权重因素和决策表。 如果是对专利价值进行评估, 则焦点将集中在决定专利价值的关键因素或者与评估基点比较已经分析出的主要影响因素。 这种方法非常简单,如果能选择出适当的评估基点就可以获得非常有价值的结果。 因此对此方法,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合适的评分因素,即评分规则。

  (一)评分规则

  主要是选择评分的因素。 本文涉及专利风险

  的量化,因此相应因素为在上述分析中影响专利价值风险的主要因素。

  (二)评分系统

  对于评分系统而言,可以选择不同的评分系统进行评分。 通常会采用 5 级评分制系统, 即 5 分表示最好,1 分代表最差,3 分是平均水平。 为了进一步细化可能的差别, 也有采用 7 分制的, 在这样的系统中 5 分表示较好,6 分表示好,7 分表示优秀。根据现在数字化的要求也可以采用 10 0 分制评价系统,在后续的分析中将其归一化。也有学者采用其他形式来表示对该因素的评判,甚至还有采用颜色作为评分系统的。

  (三)评分比例

  有两种评分的比例可以使用,包括客观的和主观的评分。 采用主观的评分只需要让专家根据评分系统的指标给出其评分即可。 客观的评分需要依赖于以往的许可数据,即客观的评分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或者统计结果分析,给出相应的数字比例。 因目前我国相关交易的实际数据还不完善,本文采用主观的评分标准。

  如果采用主观的评分系统,则需要建立专家打分的一系列表单。 这些表单需要经过周密地计划和安排以给出具体的需评分的因素,即评分规则。 如果仅有两三个专家参与评分,以专家合意的方式对同一因素给出评分更合适。 如果专家的人数比较多,则采用各自投票然后根据每个专家的打分算出平均分的方式更合适。 打分后,专家还要对评分规则即主要因素的权重问题进行分析,即下一步的权重分析。

  (四)权重分析

  权重分析是在重要的和次重要的因素间分配重要性,即在选定因素中,一个特殊因素可能是一个不重要因素的重要性的两倍。 此处需注意的是禁止一个重要的因素被重复评价。